世界一级保护学渣_第169页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69页 (第2/2页)

    德国的军用外骨骼几近科幻机甲,机械臂和人机系统整体重量超过15公斤,设计理念和目的与七所的二代外骨骼相似。

    沈明洲看了看它的能源驱动设计,清晰明了的英文介绍:这套外骨骼使用时长四小时。

    有电,果然就有续航问题。

    这么重的装备,一旦没电,就会成为战士的累赘。

    “德国厉害啊。”显然,黄老师对武器更感兴趣。

    他站在导弹展示柜台,对那枚轻小的追踪弹发出感叹,“我们刚造出微型的追踪导弹,他们居然也跟上来了。”

    沈明洲视线从外骨骼挪开,往黄老师说的导弹看去。

    60毫米追踪导弹,能够完成3.2千米内的反坦克攻击,威胁性巨大。

    黄老师见沈明洲过来,还特地介绍道:“微型导弹技术最强的还是劳伦军备,不过,这种导弹无法应对集群攻击,射程也太短。唯一优点只剩便携了。”

    沈明洲对军备了解不多,黄老师却因为得了听众,聊起了微型导弹。

    劳伦军备的各种微型专利,中英法德俄的追赶过程,以及当前各国的微型导弹水平,黄老师都能说得清清楚楚。

    因为缺陷报告,将微型导弹的问题全列了出来。

    里面无数技术缺陷,需要弥补的方向,都有相关意见、建议,能够顺着这些专家给予了解决方向进行研究,估计用不了多久,各国都能顺利的突破40毫米关卡,打破美国技术垄断。

    沈明洲看不懂武器的报告,现在听了黄老师的详细解释,才知道一份缺陷报告,能给各国的军备研究带来多大的技术飞跃。

    这种飞跃不止是微型导弹,还有劳伦军备研发领域的全部武器军火,都会相应出现大范围的改变。

    哪怕劳伦军备不断申明,泄密文件皆是伪造。

    也无法阻止各个国家收起这些报告,赞同他的观点,并在背后默默开展研究。

    黄老师说微型导弹,沈明洲耐心的听。

    直到德国展台新来了一列参观者,他们穿着传统白袍,戴着头巾,看起来像是中东土豪。

    黄老师和沈明洲的交谈,用的是中文。

    理论上,在这样中东人和俄罗斯人聚集的地方,他们完全可以不介意别人的目光,继续展开微型导弹论述。

    然而,出于谨慎,黄老师还是收起了他的高谈阔论,说道:“我们再去看看别家的外骨骼。”

    沈明洲笑着点头。

    原来黄老师还记得,他们参观的主要目的是外骨骼。

    而不是什么导弹。

    在武器装备里寻找外骨骼的一行中国人,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。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