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174节  (第2/2页)
以为是远处来的亲戚,谁也不知道。”    “你二姐、三姐只知道爹娘生气了,不知道还有一个弟弟。”    余大海在心里轻叹,想不到大姐竟然还做过衣服送给哥哥。    “现在余家的生意多了,认识的人面也广,你说要是去找的话,能不能找到?”    余红翠闻言,沉默了一会。    “好多年了,不一定能找到了。”    “他走的时候都能记事了,若是想回来,早就回来了。”    “我有一段时间都会想,爹娘执意守在丹阳村,是不是后悔了当初让他走了,想等他回来。”    “不管他是不是娘亲生的,可他毕竟只是一个孩子,大人的事怎么能怪罪到他的身上呢?”    余大海眼眶微微一红,心里满是酸楚。    这么多年,原来不止爹娘和他们惦记着哥哥。    大姐也是惦记着的。    不然她不会说出这一番话。    “只要有心,总是会有消息的。”    “长江说,等过完年出海回来,他就亲自去找。”    “你也还知道他的性子,向来说到做到。”    余红翠擦了擦眼睛,欣慰道:“你和小弟都知道了,证明爹娘确实已经释然了。”    “这些年他们表面和睦,其实是早已经养成互不干扰的默契。”    “小时候玉娇去丹阳村回来,总是会问我,外公和外婆怎么分开住?”    “那个时候我都是骗她,只有她去丹阳村的时候,她外婆为了陪她才会跟她外公分开住的。”    “心结哪有那么容易解的,只不过是觉得无所谓了    吧?”    “毕竟他们都已经老了。”    余大海轻叹,长江那么急切地想要再次出海,何尝不是想打散父母之间的冷漠。    人人都说金钱好,可有时候金钱太多了,就是祸。    怪只怪时运不济,曾祖当年竟然受到内外夹击,不得不出此下策,以保全余家的后代子孙。    第218章 成了    贺嬷嬷让张妈妈去姚家周围打探一番,自己则去了姚家银铺。    姚达在店里守着,还有一个伙计在招呼客人。    贺嬷嬷看了一个银镯子,想买,可又没有那么多的银钱。    那伙计是个少不更事的,见贺嬷嬷穿得不差,心想别是骗子。    姚达站出来道:“这位婆婆若真的想要这个银镯子,那我便算你便宜些。”    “原价是十二两银子的,我见您年事已高,便不挣您的银子了,您给八两银子就成。”    那伙计在一旁欲言又止,这镯子是足银的,本就赚不了多少钱。    这样卖了,还要亏一些的。    贺嬷嬷拿着银镯子挑剔着毛病,还是不愿意付这八两银子。    姚达就任凭她说,他隐隐猜测着是赵家来的人,可又不太敢肯定。    过了一会,挑剔完的贺嬷嬷把银子付了,带着银镯子便走了。    等她一走,伙计便愤愤不平道:“掌柜的,咱们明    明都给她算便宜了,可她还是不知足,竟然挑剔出那么多的毛病。”    姚达低着头,拨动着算盘上的珠子玩,淡淡地道:“那可是一位有眼力劲的婆婆呢,你没有听见她说的那些,都是明摆着的问题?”    “咱们这银镯子的工艺,确实不太好。”    伙计闻言,心有不甘道:“可您都给她算那么便宜了,她还那么说话,太气人了。”    姚达笑了笑,指着伙计道:“是咱们要卖她便宜的,这跟她有什么关系?”    “她是客人,客人想买的东西,挑剔几句是难免的。”    “你不要觉得,她占了咱们多大的便宜,你要知道,如果咱们不同意,她想占咱们的便宜是占不到的。”    “原因在我们自己的身上,不要过多去苛责别人,那样的心态是不对的。”    “做生意,你要学的还有很多。”    伙计似乎明白过来了,脸颊微红,不再多说什么。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