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44节  (第3/3页)
钱?这说什么,要是以后录取的稿子多了,还给涨呢。”    郑毕臣给他解释了一下,以前就算写文章的也是拿工资的,只是这两年开始有新政策,可以投稿。    姜芸笑道:“书记,你也可以试试,把咱们大队的一些搞建设的经过写出来。”    宋书记赶紧摆手,“可拉倒吧。”    他会告诉小年轻,自己小时候写作文三百字都能挠秃头,总是被先生打手板?    我适合写工作简报,不会写酸文人那一套。    他如是自我安慰。    姜芸恭喜郑毕臣,万事开头难,他现在稿子被录取,以后就会更多。    郑毕臣把钱都塞给姜芸,“这是伙食费!”然后他就跑回办公室去写新的灵感了,生怕不写下来就飞了。    姜芸只得把钱收着,回去记在账本上。    姜芸回家,见哑巴在那里喂牲口吃野菜,他喜欢割姜芸种在牲口院墙外的野菜喂它们。    因为用灵泉水浇灌过,牲口们特别喜欢吃,它们喜欢吃哑巴就开心,他不喜欢和人打交道,唯一感兴趣的就是牲口。    姜芸路过的时候给他放了一个西红柿,然后家去收拾。    天要热了,她得赶紧把小哥俩的新衣服缝好。    这时候布票紧缺,各家都不宽裕,除了她自己买的布,娘家也不能帮衬。因为他们家也一堆孩子,大孩子穿下来给小孩子,没有空档。    她把一些碎布头都留着,到时候可以打袼褙,留着纳鞋底。    小孩子们长得快,鞋子很容易就小了,而且他们活动量大,布鞋很快就破。所以家家户户的孩子,基本都是冬天穿蒲子编的蒲袜,暖和天就是草凉鞋,小哥俩自然也不例外。    姜芸想给他们做双新布鞋。    正忙着,外面传来小哥俩欢笑的声音,还有福爷爷和陈福基的说话声。    姜芸忙出去,就见他们一起回来,“陈大哥也来了,今儿这么早就下集呢?”    她去帮福爷爷抬铁锅,陈福基直接帮他们搬过去装在东间锅框上,福爷爷再去和泥密封。    陈福基哈哈笑道:“大妹子,你没听说么,改政策了,放开养鸡!”    放开养鸡,都买鸡仔,他现有的不够卖。大队的肯定也不够卖的,所以他们还需要收更多种蛋,孵更多小鸡仔!    这就需要姜芸帮忙了,以前十只活三四只,甚至两三只,这会儿要是能活八/九只就行。    他其实并没有真的指望活十只的。    小海跑去屋里拿出账本来把今天的收支入账,他脑瓜好使,虽然还没上学呢,算账却又快又清楚。    小河则跑去剁野菜,一边剁一边咕咕咕,然后院子外面的、里面的母鸡们都往这里飞奔。    剁野菜,就是它们开伙的信号,可以吃灵泉水了!    小海用铅笔指着那小童子鸡数,“……18,19,20,陈大叔,你看,一只不少。”    陈福基惊讶地看着,真的一只都不少!他丝毫不怀疑别人会拿另外的鸡来充数,因为到时候请了去帮忙,有没有真本事一试就知道的。    他高兴万分,“大妹子你真厉害,有本事!我们请定了。”    原本大队还寻思要如何跟姜芸讨价还价,商量了至少五个合作方案,这会儿他已经决定抛开一切让姜芸提条件。    姜芸:什么条件呢?    姜芸想了想,自己主要是靠灵泉,这是天赐的金手指,以此来发横财坐地起价是不行的。她只需要改善自己和孩子们的伙食条件就行,其他的,等改革开放以后,他们会凭着自己努力来赚的。    她道:“我就想要点细粮,再就是大队杀猪的时候,能不能分几斤猪肉给我们。”    陈福基有些惊讶地看着她,就这么点?还以为要狮子大开口,工业券,棉花,布之类的都要呢。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