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4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一进村,她也不先回家,而是和几个婆娘们说姜芸的事儿。    众婆子们听得很是惊异,“芸芸真有这么厉害?哪里学的本事?”    二大娘骄傲道:“没点傍身的本事敢离婚自己养孩子么?”    妇女们都相信二大娘,纷纷说谁家鸡也抱窝,去找姜芸给治治。    二大娘道:“要给芸芸鸡蛋的啊,咱们是自己人,治一次十个鸡蛋就够,外人起码15个啊。对了,还得自己带把鸡饲料去。”    她问过姜芸,姜芸说五六个鸡蛋就给治,她觉得得多要几个。    这些正下蛋的母鸡要是抱窝耽误多少事儿呢,治一下不抱窝继续回来下蛋,一两天一个蛋呢。    她看到四婶赵月娥过来,故意提高了声音,“我那只快四年的抱窝老母鸡都治好了。看!我今早去眼瞅着它下给我的。”    和她相好的妇女们都信,她和丁桂梅一样,日常从不撒谎。    赵月娥撇撇嘴,“我说二嫂你为了巴结三嫂,也真够卖力的。你再吹,芸芸她不孕不育都会治了!”    二大娘嘁了一声,“人家芸芸没说,你说的,等大家伙的抱窝鸡都开始下蛋,你且看我说得是不是。”    她也不和赵月娥磨叽,转身兴冲冲去找丁桂梅了。    被二大娘这么一宣传,当天就有人抱着抱窝鸡来找姜芸给织。    抱窝不是病,只是母鸡的一种繁殖本能而已,到了时间就想孵小鸡。    社员们养的土鸡抱窝更频繁,非常影响下蛋,妇女们集思广益用过很多办法,可惜都效果不好。    这会儿有人能治,那当然要试试。    只是十个鸡蛋而已,二十个也试!    姜芸家地方不大,自然不能养太多鸡,所以就让人把母鸡放在这里,一两天之后便抱回去。    她就按照二大娘给定的价格,十个鸡蛋治一次,一次管半年到一年,端看那鸡的赖窝频率。    一连几天,她给人治疗抱窝鸡赚了差不多50个鸡蛋,有这些鸡蛋,她和俩儿子的生活迅速得到改善。    从前在宋占刚家,姜芸和小海小河一年到头也只能过生日吃一个鸡蛋,其他时候一口吃不上。    这会儿离婚自己做主,姜芸自然变着花样给儿子们做好吃的。    自己院子里的韭菜长得郁郁葱葱的,虽然粗壮却依然鲜嫩得很,姜芸割了给孩子们做杂粮韭菜鸡蛋盒子。    没有足够的油,那就一点点油干锅烙,或者直接上锅蒸着吃,反正这东西怎么做怎么好吃。    姜芸用玉米搀着红薯粉搅拌的面团,这种面粉韧劲不够,不能擀太薄,否则容易破碎。    她先烙了十几个菜盒子当午饭,剩下的直接包杂粮包子。    除了韭菜鸡蛋馅儿的盒子,姜芸还开水焯了菠菜、荠菜等,用大酱拌着吃,爽口又营养,小哥俩吃得大呼过瘾。    反正现在小院的蔬菜都被灵泉滋养起来,可以随便吃。    姜芸蒸包子的时候,就让小哥俩把剩下的几个烙盒子用碗装着去给福爷爷送。    这时候还没到饭点儿,福爷爷多半在大队部呆着。    她又拿出6块钱来,“顺便把咱家买的炕席抬回来,拜托你俩啦!”    经过这十天的晾晒,她家的炕已经干了,晚上就可以睡人,今天晚上搬回来睡。    姜芸看火候差不多,就把灶膛里填了柴火烧着,她去屋里整理一下。    他们在王翠花家睡了这些日子,她想送点东西感谢一下。    院子里的韭菜菠菜,可以割上一篮子,另外再带上八个鸡蛋。    原本约定三天一只蛋还给人家,现在两只母鸡都开始一天一个蛋,她就想比约定的多给几个作为感谢。    很快,小哥俩抬着卷好的高粱篾席回来。    小海把一包虾皮放在灶台上,“福爷爷给的。”    小河还给补充:“是福爷爷家解放军的连长寄过来的,福爷爷特意给娘的。”    姜芸笑起来,“你们有没有帮娘道谢啊?”    小哥俩:“谢过啦!”    他俩说笑着就跑到屋里跳上炕,拿了笤帚扫扫炕面的浮土。    姜芸抱了干爽的麦秆铺上厚厚的一层,有麦秸草打底,躺下去就软乎乎的,哪怕没有褥子也不会太硬而咯人。    小哥俩把炕席铺上,又把一根巴掌宽的木板小心翼翼地压在席边处,保护席子免得上下炕把席篾弄断。    这时候基本每个大队都组织编席副业,秋天攒了高粱秸,冬天组织有手艺的社员编席,社员赚工分,大队卖席子。    一领席子去集上买要7块钱,自己大队也得六块钱。    因为不便宜,家家户户都爱惜,破了也要拿粗麻布缝缝继续用呢。    这一领炕席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