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不一样的心思  (第2/3页)
新年贺礼。”    江余有明显的迟钝,还是接下了,打开发现是一串红色的禁步的穗子,看细节是纯手打的,江余欣喜的拿在手上看着。    沈倾宁偷偷看了他高兴的样子,心里也喜滋滋的。    “是你做的?”江余左右看着。    “嗯,之前看先生的穗子勾了线,想必戴了时间久了,正好教女红的嬷嬷教了扎穗子,学生就想着给先生备个新年礼。”沈倾宁道。    “我很喜欢!”江余难掩喜色,这就把原来的那个穗子取下来,当即串上了沈倾宁做的这个,最后小心翼翼佩戴好。    沈倾宁低头看着他腰间那一抹喜庆的红色,心底一阵雀跃,觉得手上为之长了老茧都是值得的。    柏庸看见沈尽欢也很高兴,沈尽欢带着他参观东堂各个书室和地方,分门别类的告诉他有什么样的学生和先生。    东堂从前只有教书先生,就连分书室,也是看先生心情来分,有的学生资质差,先生就不愿意教,一会给这个先生带带过阵子再跟着另一位先生。    长此以往,学生累了,先生也累了。最后还是一盘散沙,徒劳无功。    这类情况问题很大,先生有问题,学生也有问题。    沈尽欢请柏庸来,就是要设立训书官这个职位,不仅规范学生,也规范先生。    学生不分高低贵贱,均分到每个书室学习。    每位先生安排指定的书室,教指定的一批学生。    若是有不服的,便交由训书官处置。    以往教书,教过便跳过,有的学生懒惰听了便还给了先生,还顺带影响他人坏了风气,对此东堂竟然没有一点实质性的规范。    所以沈尽欢建议林阅抚负责布置课题和开放辩会,拟定每天的学习内容梗概分发给各个书室先生,让围绕课题来进行习读,在下学的时候进行自我学习的阐述和课题辩论,一个月后再根据一个月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大考,统筹管理。    这次更改学制,沈尽欢和家人商量过,想必邵尘也知道,只是尚未亲自和燕帝报备,沈丹青倒是和燕帝通了气,燕帝没有反对也没有赞成,只是说暂且试行,至于试行多长时间,燕帝也没有说。    虽然来东堂时间不长,顶多算是帮忙,但是沈尽欢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把东堂的卷宗都熟悉了一遍。    这时候学生还没有来全,只是几个家住的很远的平凡子弟留宿在这帮忙做小工赚工钱。    沈尽欢今日着一身绯红,在书童间更是显眼。邵尘一行人进来就看见了她。    听见书童行礼,柏庸也看见了邵尘和沈丹青,和沈尽欢一同上前。    “三姑娘这么早就过来了。”邵尘微微一笑。    “柏大人来了还不熟悉堂内,我就带他四处转转。”沈尽欢顺从道。    “看来柏大人和小女很是投缘。”沈丹青对柏庸拜了拜。    柏庸立刻回了照面,“沈大人太客气了,是您教导的好,想来这丫头只有十三岁,却有如此头脑,真是令人惊叹,让老夫不由想到沈夫人十三岁当年就已立功授勋的模样。”    “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。”柏庸说罢看向沈尽欢,“日后定要为她寻位德高望重的先生。”    “只想着让她来这耳濡目染些,没想能得前辈肯定。”沈丹青回道。    沈尽欢看自己爹的样子,似乎还不知道邵尘的安排,又看向邵尘。    谁想他下一秒说的话让沈尽欢惊掉了下巴。    “既然柏大人这般肯定三姑娘,那就请三姑娘日后在东堂好好协助本殿。”    沈尽欢没有表情......    邵尘噙着笑从她身边绕过,往里面走去。    这......这怎么就变卦了呢?这和之前说的不一样啊!    沈尽欢一头雾水,并且有一种被戏耍的感觉。    回了仪瀛殿,俞白就开始发力:“还以为去东堂能看见沈常安呢。”    邵尘换着衣服,一脸无所谓:“的确,从前沈常安管东堂多些。”    俞白坐不住了,愁眉苦脸地坐在塌上:“这......这怎么就身体不好了呢?是不是受凉了?吃坏了?”    邵尘换了常服出来,看俞白那焦急样:“我看你是喜欢上人家了吧。”    被点破心事的俞白一时语塞,自己倒了杯茶掩饰尴尬。    泽宇和阿苏进来,阿苏问道:“世子这是怎么了,垂头丧气的?”    俞白不语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