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阴云密布 (第2/2页)
扎的指法比原来更平稳,最多,只有睫毛会轻轻颤一下。 或许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,她没胆量去探寻那个大人物到底是谁,也抱着丝侥幸,只要不理它,当它不存在,过好自己的生活,或许哪一天它就会和当初自动出现一样,又自动消失了。 女孩不知道,这种刻意维持的放松,落到某个人眼里,反让她看起来更像一只察觉到猎鹰盘旋的小兔了。毛茸茸的,竖起耳朵,原地不动,用极致的静止来伪装强大,天真地以为这样就能骗过那双高处掠食的眼睛。 而当夜幕降临,喧嚣褪去,她独自一人,紧绷的神经一旦松懈下来,一种悚然之感便会悄悄攫住她。 有时,她会不自觉回头,可看到的只有自己映在玻璃上的,惊惶的脸。 她开始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。 梦里永远弥漫着黑森林里的浓雾,一双深色眼睛悬在远处,长明灯似的,她在那灯下行走。有时赤脚踩在开满小花的草地上,有时被困在无尽回廊里,那双眼睛始终带着一种嘲弄和耐心,总像在等她自己走过去。 有时,是不疾不徐的脚步声,永远保持着几步远的距离,她跑,它便加快;她停,它也停。 惊醒时总在午夜,窗外传来轮胎碾过水洼的声响,轻得像幻觉,又像谁的暗处叹息。 直到某个暴雨夜,她梦见自己推开窗,窗外竟是无边无际的墨色海洋,那辆轿车像哥特小说里的幽灵船漂在浪尖,而车窗后,是个望远镜在反光,直直所准了她。 黑暗里,女孩骤然睁开双眼,心脏狂跳不止,她抱着膝蜷在床角,梦魇余威未散,她总觉得窗帘缝隙外,真有一道目光在落在她身上,透着夜的微凉。 她尝试自我开解这种不舒服。 “一定是上周那本《修道院幽灵》看得太入迷了,留下后遗症了。” “新换的路灯太亮了,所以才会梦到眼睛。” 女孩把克莱恩的旧军装捞进被窝里去,抱住用力嗅了嗅,那里像还真留着一丝他的雪松香,这让她失序的心跳稍稍平复一些。 这时,窗外传来树枝刮擦玻璃的声响,她蓦然僵住,数着心跳等了足足十秒,才确认那只是夜风在作祟。 明天就去买一块最厚实的绿绒布,女孩暗自下决心,把窗帘换掉,这样就可以隔绝外面路灯的光了,这么想着,那绷紧的小身体才瘫软了些。 女孩像受惊小兔躲进洞穴似的,把自己全部埋进被子里,让那旧军装的气息彻底包裹住自己,最近只是压力太大了,她对自己说。 她比原来更想克莱恩了。 索性也睡不着了,她便就着路灯透进的光,摸索着打开床头小盒子,里面是克莱恩的信。 他的信,和他的人一样克制又冷静,可俞琬把那一行行字当成加密电报那么去读,便总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些别的东西来。 他说“驻地转移”,她便猜出是战况激烈,防线被迫后撤;他说“通讯可能偶有延迟”,这往往意味着盟军又发起了大规模进攻。 他说“天气恶劣”,她眼前浮现的便是诺曼底阴雨连绵下,他与他的坦克深陷泥潭的景象。 战事不容乐观,她读出来了,可又必须装作自己读不懂。 每次收到信,看到邮戳地点又往南撤一点,心就会揪紧一分,最近一封信的抵达时间,比往常足足晚了四天,这四天里,她总要很久才能睡着。 那封信,笔迹也比以往潦草,边上还沾着几滴锈褐色,那不是墨迹,是血。 他写字时又受伤了。 “我挚爱的W,”女孩每次读到,耳垂都会发红,克莱恩不知怎的,最近总这样称呼她。 “指挥部搬到了临时帐篷里,这里挤满了才下战场的我的士兵们,你要是见了他们,可能会被他们的样子吓晕倒的….. ”她勉强牵起嘴角,说不定他自己也胡子拉碴,满身硝烟味,还偏要埋汰他的战友们。 “柏林前天又空降了枚金质近战勋章…” 看到此处,俞琬指尖发起颤来,她清楚这意味着什么,昨天那个失去右臂的中尉说,这种勋章只授予参与过五次以上近身肉搏的军人。 信纸被紧紧按在胸口,却止不住那越来越快的心跳。 她晓得,五百公里的直线距离,在地图上不过一掌之隔,中间却横亘着一个不知终局的战争,圣马丁街的德军公寓,如今几乎都空了。 而对她来说,巴黎这里,一样乌云密布。 叔叔的归期遥遥无命,巴黎的联络网失去了主心骨,前几天,组织里负责搞爆破的行动组成员小周来“看耳鸣”的时候,压低声音带来个口信。 “我感觉…在码头被人跟了,甩掉了,不确定是不是,也不确定是谁。” 只是个影子,不高不矮,看走路方式像军人,判断不出任何信息来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