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35节  (第1/3页)
    林源避而不见,由着官员们去接旨。    虽然说他身份特殊,但是这甚至是传给新城官员的,跟他一介商人关系不大,这个时候他就应该退避,不然一介商人插手城中政务,说出去可是天下哗然。    来人也只是宣布新城自此改名叫“克鲁伦城”,一座建设在克鲁伦河旁边的克鲁伦城。    克鲁伦河在草原可是远近闻名,特别是外蒙更被誉为母亲河。    以这条河来命名的城市,可以说光是名字就能吸引,不少人投奔。    新城命名克鲁伦城,林源早就知道了。    几乎是圣旨刚到,城门牌就被送去命人先去刻了,银行那边也早就准备好了,原先的互市专用纸钞,如今也改成了克鲁伦城专用纸钞。    林源下了几道命令,其中一道就是为了祝贺互市新城有了自己的名字,草原上也拥有了一座大城,正式向整个草原发出邀请令,邀请每个部落前来新城祝贺。    在祝贺期间产生的交易税收可减一半。    可以说光是这一道命令,就让不少散落在草原上的部落都向新城汇聚。    有些实在偏僻的,隐藏在草原上的部落,也有所耳闻。    毕竟天上飘着大大的热气球,热气球上面写的蒙古文字,就算部落里的人不认识,但是部落里的萨满还是认识的。    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,至少草原上绝大多数的部落都知道了这么一座新城。    这座克鲁伦城从此以后进入了草原人的眼中。    敏宁手中拿着几张纸,这几张正是下面递上来关于工会看法的那些提议。    敏宁看了一遍后,不由敲打着桌子,每一份她都不满意,还想推荐的人都太局限于时代,目光多是在限制一些船队,就好像工会的建设,原本就是为了限制一些船队而出现。    这与她的初衷,可谓是南辕北辙。    她建设工会并不是说想要限制航海的船,而要是让这些船不要如同一盘散沙,更能规范起来。    欧洲那边进入大航海时代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,大清已经落后了两百年,凭借大清如今是地球上最先进的国家,想要追上这么长的差距,平均一盘散沙可不行。得汇聚起来,汇聚成拳头,重拳出击。    而这就需要一个强势的势力来引导,这个势力又不能引起这个航海船队的抵抗,嗯,思索来思索去,最后想到了工会这一点。    工会说到底其实是跟这些船队站在一起的,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利益,船队挣的多工会也能够抽到更多的成,并不是作为船队的对立方出现。    这几个人提出的看法,敏宁嗤之以鼻,感觉更像是朝廷对付商人的那几招。    这也提醒敏宁,工会的存在感还是要降低,最好将定位定在辅助上面,比如多发布一些任务,将工会变成消息的汇集地,不参与船队自己运行。    敏宁不由烦恼起来,看来想要找一个能够理解她想法,没有那么多权利心想要通过工会来掌控船队的人有多么罕见。    而且将这么大的工会交到一个人手中,她也不放心。    想了想,敏宁决定参考长老会制,不将工会交到一个人手中,而是将权力一分为二,两方竞争。    每隔三年,就有人来竞争工会会长一职,会长属于哪一方,那么未来三年的工会施行举措就会靠近哪一方,上面得有三方长老监视,两方属于两个势力,还有一方是敏宁派人过去监视,务必不要让工会变成为己谋利。    或许敏宁现在的想法还有些用幼稚,但是没办法,找不到合适的人才,一时培养也来不及,只能先这样凑合着。    等未来发现局限性再改革,要是出现不受她掌控的情况,那么她宁愿将这些长老会取缔,也不要让他们耽误工会运转。    总的来说,这些人只是敏宁暂时用来掌控工会的,跟工会的运转相比,这些人不值得一提。    考虑好之后,敏宁将所思所想都记录下来,然后派人在工会如今现有的人中,选拔一部分人提为长老。    当然长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如同会长一样长老也是三年一变。    也就是说工会三年会大清洗一次,务必要保证工会的年轻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