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1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十五分钟很快过去,走在前面的蒋正寒同她说:“我们已经到了。”    夏林希抬头,果然看见了“修车”的招牌。    那是一面手写的招牌,用毛笔字写在黄纸板上,纸板下方立着一盏白炽灯,将修车两个字照得透亮。    夜幕降临,几只蛾子绕着灯盏飞舞,门内传来饭菜的香味,还有刷洗锅碗瓢盆的响声。    蒋正寒把夏林希的自行车拎进了店门。    他拎的很轻松,臂力有点惊人。    夏林希跟着他跨过门槛,发现这个修车店其实是一个砖砌的老院子,院子里摆了七八辆摩托车,还有一辆破旧的面包车,车胎沾着土黄色的泥点子。    蒋正寒拿了工具,单膝跪在了夏林希的自行车旁,没两下就补好了漏气的轮胎。    他手指修长,沾了一点油垢,并不影响观感。    夏林希站在原地,握着她自己的手机,隔了半晌才道:“原来你会修车。”    言罢她又问:“我们要不要和店主打个招呼,再付一点钱?”    “付什么钱,”蒋正寒笑了笑,然后回答,“这里是我家。”    第十二章    老城区有很多八十年代的自建房,墙面或多或少脱落了一点,露出大块斑驳的红砖,红砖和角落里的青苔相衬,更突出了它的年久失修。    这样一个地方,也是蒋正寒的家。    夏林希安静片刻,蹲下来捏了捏车轮,接着称赞道:“你手艺很好啊。”    她说:“我妈妈告诉我,做人要有一技之长,我看你已经有了。”    话音未落,院子里的门帘被撩开,蒋正寒的母亲走了出来。    她穿着一件灰色衬衫,腰间系着一条围裙,头发用夹子盘起,打扮得十分利落干净,哪怕碰见蒋正寒和夏林希,脸上也没有惊讶的表情。    反倒是夏林希心跳加快,感到有些局促不安。    蒋正寒的母亲用围裙擦了擦手,笑着问道:“是阿正的同学吗?”    夏林希连忙回答:“是。”    她不好意思地笑了,随即打了个招呼:“阿姨好。”    蒋正寒的母亲见她漂亮又乖巧,就开口盛情邀请道:“都快七点半了,你家住在哪里?要不干脆留下来,和我们一起吃晚饭吧。”    “我……”夏林希顿了顿,答道,“我家里还有人,谢谢阿姨。”    她意识到蒋母已经做好了饭菜,正在等着儿子吃饭,于是又补充了一句:“天色不早了,我先回家了。”    “天都黑了,”蒋正寒的妈妈说,“阿正,你送一送她吧。”    夏林希答道:“不用了,没关系,我可以自己回去。”    “那怎么行,你一个小姑娘家,”蒋正寒的妈妈解下围裙,挂在了门口的晾衣绳上,“让阿正把你送到家门口,这里的夜路不好走。”    夏林希抬起头,看向蒋正寒道:“你先吃饭吧,我也认识路。”    蒋正寒却拎起两辆自行车,走到了门外等她。    夜幕浸染天空,浓的像一块化不开的墨砚,老城区的路灯昏暗无光,照不亮弯弯曲曲的小巷,而在整片区域的街道上,还有几处坑坑洼洼的坡地,自行车无法快速弛行,只能从上面推过去。    于是就像来时一样,夏林希推着一辆自行车,跟在蒋正寒的身后。    “你一直住在这里吗?”夏林希问。    话刚出口,她觉得有点冒犯,便自言自语般接道:“小学三年级以前,我家住在郊区那边,后来搬了家,又住到了别的地方。”    “我也搬过家,”蒋正寒答道,“那时候还小,没有椅子高。”    他说话的声音低沉,但很好听。    夏林希想问是多高的椅子,毕竟他现在长到一米八了。    夏林希继续说:“我原来的家里养了一条狗,后来住在楼房里,家里没院子,养不了大型犬,狗就送人了。”    蒋正寒问:“什么样的大型犬?”    “很常见的狼狗,”夏林希说,z“站起来非常高,尾巴上卷着,耳朵有点像狼,对家里人很温顺。”    蒋正寒接了一句:“以后有机会,可以再养一只。”    “养一对,还能生小狗。”夏林希道。    她边走边问:“你们家原来住在哪里,靠近郊区吗?”    这个问题相当迂回,夏林希其实想问,你们家原来住的地方,和我家近不近。    假如曾经住在同一片区域,那么他们又有了一个共同话题。    结果蒋正寒却道:“不在郊区,也是一个老地方。”    夏林希点头,表示理解。    蒋正寒主动和她说:“我第一次搬家,隔壁是一个网吧,晚上经常有人打架。”    夏林希接话道:“所以就搬了第二次。”    “搬来了这里。”蒋正寒道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